飞机接连出事,全球航空进入“黑暗时刻”!背后藏着一个大趋势
历史性的时刻,要来了。
黑暗时刻
全球航空,再次陷入“黑暗时刻”。
12月29日,一架波音737-800客机在韩国全罗南道的务安机场发生碰撞起火,造成179人遇难,仅2人幸存。
从韩国国土交通部公布的事故时间线来看,整个过程非常短:
8时57分左右:务安国际机场塔台向客机发出鸟群撞机警报。
8时58分左右:机长发出"Mayday"紧急求救信号。
9时左右:飞机试图在跑道着陆。
9时03分左右:飞机在起落架没有打开的情况下,以机身着陆,最终撞到机场围栏而爆炸起火。
短短6分钟,179个鲜活的生命便永远沉寂。
根据韩联社报道,这架失事飞机上的多数乘客是海外出游归来的一家人。其中包括一名80岁老人在内的一家9口,有103名年龄在50岁以上,还有5名不到10岁的儿童,机上年龄最小的乘客仅3岁。
事故发生后,遇难者家属聚集在务安机场候机大厅,有人当场痛哭:“我只希望他们活着。”还有乘客向家人发出了最后一条消息“我应该留下遗言吗?”
悲伤的气息弥漫在韩国上空。飞机的残骸还未清理干净,惊险的消息再度传来。
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在韩国济州航空一架波音737客机于12月29日在务安机场着陆偏离跑道并发生爆炸事故后,韩国济州航空又一架同型号波音客机于30日早上因起落架故障出现异常在起飞后不久折返,最终成功降落。
尽管有惊无险,但飞机上的一众乘客着实吓得不轻,也算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更早些时候,12月25日,阿塞拜疆航空公司一架从阿首都巴库飞往格罗兹尼的客机在哈萨克斯坦城市阿克套近郊坠毁,机上共67人,其中38人丧生。
根据媒体报道,该客机曾在俄罗斯境内格罗兹尼市附近遭遇来自地面的射击,飞机几乎失去控制,其尾部受损严重。目前,客机黑匣子被送往巴西进行分析,真相有待进一步揭晓。面对多方的说辞,还有网友考古了历史案件:
▲图源网络
一周之内,全球航空界连出几件大事,大家对飞机的安全愈加担忧。但一同进入“黑暗时刻”的,还有全球航空巨头——波音。
“遇上波音,宁可不飞”
韩国那起事故中,济州航空7C2216航班机型是波音公司的737-800,于2009年8月出厂,飞机机龄15年。
对波音来说,这并非孤例。
公开信息显示,过去一年多,仅波音737-800就涉及多个起落架异常引起的事故:
12月28日,荷航一架波音737-800飞机在挪威奥斯陆起飞后很快遇到压力问题,迫降时也未平稳着陆,飞机向右偏移冲进草坪,差一点进入其他跑道,还好最终无人伤亡。
10月11日,印度快运航空一架737-800发生液压故障,致使起落架无法收回,不得不返航。
5月9日,土耳其科伦登航空公司的737-800降落时前起落架轮胎爆胎。
1月,韩国德威航空一架波音737-800客机在仁川机场着陆前,也因撞鸟造成右引擎起火,还好最终客机成功着陆。
1月,阿拉斯加航空公司波音737 MAX 9门塞爆裂,导致失控减压。
资料显示,波音737-800是全球最常见的客机之一,自1998年投入运营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拉长时间看,有人做过统计,自2000年以来,波音737-800客机至少发生过27起事故,累计造成上千人遇难。
从比例看,根据ASN航空安全数据库的统计,2020年至2022年3月,全球共发生363起航空事故,共导致728人遇难,其中波音公司的30起事故便直接导致262人遇难,占比高达36%。
从事故原因来看,波音公司发布的《商用喷气式飞机事故统计(1959至2020年)》报告显示,在2011年至2020年的事故中,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失去控制是导致航空事故的主要原因,占比达到20.5%。
为什么波音的飞机老出事?
数量多是一方面,增加了出事的概率。从1967年首架原型机交付,到737MAX启动,50多年时间里,波音737系列已发展出14个型号。据统计,在2000至2022年,波音交付飞机总量达到10872架,其中737-800的交付量便达到45%,这也是波音公司最受欢迎的喷气式飞机之一。
更多问题得从波音内部找答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局长惠塔克就曾直言:
波音的文化存在问题,其优先事项是生产,而不是安全和质量。
联邦航空管理局曾花6周时间对波音飞机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了89项审查,其中多达33项未通过;对负责生产波音737 MAX机身的势必锐航空系统公司进行了13项审查,7项未通过。审查发现,波音在制造过程控制、零件处理和储存以及产品控制方面均存在不合规现象。
在《盲飞》一书中,美国资深记者彼得·罗比森也提到:
波音在1997年收购竞争对手麦道后,迎合资本追求利润的取向取代了此前精益求精的工程师文化。以盈利为中心的导向,使波音对公司管理、研发生产进行压缩和简化。
例如,为了跟空客新机型竞争,波音公司没有进行足够测试和验证就匆忙推出737 MAX客机,为日后飞行安全埋下隐患。
可以看到,波音飞机的故障确实不少。根据央视网的梳理,仅2024年3月以来,波音飞机就接连发生多起安全事故,涉及发动机起火、轮胎掉落、液压油泄漏、外部面板丢失、挡风玻璃破裂等。
这不禁让人对波音飞机的质量产生担忧。甚至有人喊出:
遇上波音,宁可不飞。
波音的忧伤
波音成立于1916年,有着108年的历史,其一度是“美国制造”的典型代表。
从707到727,再到737和747,波音一路走来,也曾是质量和安全的守护者。例如747,成功将“ 世界最大型客机 ” 纪录保持了37年。
数据显示,在全球飞行的2.9万架商用飞机中,约有40%是由波音公司生产的。2023年波音系列商用飞机交付量约占全球总量38.04%,空客系列约占全球总量52.95%,两公司合计占据九成以上市场份额。
伴随着空客的发力,波音的压力越来越大。
今年上半年,波音的总订单为156架,比去年同期暴跌70%。Forecast International数据也显示,今年前9个月,波音向客户交付了291架飞机,而空客则交付了497架飞机,是波音的1.7倍。
出问题的不止飞机,今年6月,两名宇航员在波音Starliner太空舱出现潜在故障后被困在国际空间站,至今未返回地球。
压力同样体现在财报上。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波音第三季度的营收为178.4亿美元,同比降幅1%。前三财季营收为512.75亿美元,同比减少了8%。
更糟糕的是利润。财报显示,2024前三财季,波音净亏损额从去年的17.80亿美元增加至82.66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364.38%。
拉长时间看,波音已经连续亏损六年。从2019年至2023年,波音累计亏损额超过240亿美元。
一代航空霸主何以至此?有人曾总结过波音犯下的致命错误:
收购麦道让波音失去了工程师文化,搬离西雅图让波音抛下了制造业的成功经验,外包制造业务让波音无法控制产品质量……
如果不来场大变革,波音的问题,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国产大飞机崛起
视野放大一点,波音的对手不止有空客,还有来自东方的大飞机。
中国的大飞机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C919项目始于2008年,经过十余年的研发,终于在2022年5月完成取证,并于2023年5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根据上海市科委发布的《2022上海科技进步报告》,截至2022年底,C919累计获得32家客户、1035架订单。到2024年9月,C919在役9架,累计开通航线5条,安全载客50万人次,在手订单超1400架。
尽管数量还不多,但这足以令国人振奋。能造出C919,背后的挑战和艰辛一般人难以想象。
一是技术突破。
大飞机的研制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高端科研领域,例如空气动力学、气动外形设计、机身材料、航空电子设备、自动飞行、动力装置和装配制造领域等。也正因此,大飞机产业被称为“现代工业之花”。
在此之前,只有美国、欧盟等少数几个经济体全面掌握了大型飞机研制技术,它们都将其列为战略上优先支持发展的领域。而且,美国和欧盟对大型飞机的核心技术始终严格控制和封锁。
当年,空客曾以到天津建A320飞机总装厂为条件,换取中国的巨额客机订单,但这也遭到欧洲媒体的干涉,称其会泄露技术机密。
《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还讲过一个细节,飞机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要经历“鸟撞实验”:把一只将近两公斤的鸡用空气炮加速之后让它撞向飞机的头部,飞机的结构被撞击后不能严重破损,才算过关。
按照实验人员回忆,在研制中国商飞C909(原名ARJ21)的时候,“实验室里满地都是羽毛,满地都是血迹,至少有 1000 只鸡牺牲在我们的实验室里”。
正是C909的成功,才有了后续的C919工程。
二是产业发展。
据统计,国内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包括宝钢在内的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成为大型客机项目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
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增量市场。根据空客预测,2024-2043年全球新机需求量累计将达42430架,亚太市场将占全球需求46%以上,亚太市场的50%来自中国。算下来,中国市场的需求接近1万架,市场总价值近10万亿元。目前,C919整体国产化率已达60%,未来还有更大的国产替代潜在市场。
三是信心提升。
在中国制造业历史上,有一句话曾刺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十亿双袜子换一架飞机”。
中国民航局官网曾显示,2012年至2020年,中国民航运输飞机数量由1941架增长至3903架。8年间,中国民航运输飞机总数增加1962架。如果算上退役的飞机,过去10年,中国购买的飞机数量远高于2000架。这些飞机,大部分都来自波音与空客。
这些飞机基本都不便宜,就拿波音737机型来说,价格最低的都需要5亿人民币左右。随着C919的到来,波音和空客赚钱,可没有这么爽了。
当然,客观来说,C919要真正和波音、空客正面竞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C919对我们的意义在于,这证明了中国有能力研发和生产世界级的大型客机,中国有能力摘下“全球工业顶端的明珠”。
过去那种“10亿双袜子换一架飞机”的经历将永远成为历史!
尾声
国产大飞机同样是中国突围的一个缩影。
类似的行业还有半导体。从2018年起,美国政府就频繁使用出口管制措施,试图遏制中国在关键技术和产业的发展。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及其关联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公司向华为出售关键技术产品。
时至今日,美国“实体清单”(Entity List)上有近800家中国实体,清单涵盖中国制造的“十大领域”。
典型的就是芯片。2020年以来,美国多次出台政策,将上百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封锁10纳米及以下的芯片和相关技术、设备等流入中国。
美国正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堵住中国通往下一个科技时代的门路。
但实际上,违背规律的事情是很难成功的。中国的芯片行业,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了。
IDC数据显示,国内AI服务器市场中,国产化芯片比例持续提升,已经从2023年上半年的10%提升到2024上半年的20%。华为Mate70系列芯片,更是实现了100%的国产化。
从CPU、GPU、NPU、DPU等各种核心处理器,到操作系统、数据库、AI框架等多种基础软件,再到存储芯片产业,“中国芯”正在硬起来。今年前11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达1.03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
最后我们看到,美国越封锁,中国芯片生产越多,出口也越多!
类似的领域,还有无源雷达技术、火星探测技术、月球背面着陆探测技术、脑起搏器技术、可控核聚变技术、海洋潮汐发电技术、核级石墨技术……
历史一再证明,趋势无法逆转。我们的前进之路,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